在商业市场中,日益细分赛道的各行业已进入“无儿童,不商业”的商业模式。当下,儿童是网红经济之外另一个最具有人气流量的关键词。现阶段中国家庭结构大致可以呈现为“1+2+4”:一个孩子就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注中心与消费中心点。正所谓“一个孩子拥有六个钱包”,孩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很大。给孩子做配套商业消费,就给沉浸式场景化的内容带来了无限商机与可规模化的边界基础。
“我眼中的‘儿童友好’,是成年人透过少年儿童,尽力将人世间的美好延伸到无尽的未来,是短暂人生的不朽努力。”《城市观察》副社长刘朝华如是说。“一米视角”之下儿童如何去看世界、看未来?在细分领域的未来社区中,现行的产品商业模式与交互规则真的“儿童友好”吗?在各城市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场景化的内容是真的从“一米高度”来打造的吗?“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教育场景,元宇宙的场景如何能够与“儿童友好”场景互相结合与赋能?
如此,不妨来进行一场儿童元宇宙空间场景介入未来社区探索。“元宇宙+社区”,在未来社区“一小”场景打造上围绕元宇宙+社区服务/教育产业,将“元宇宙+社区”的未来社区应用场景,以数字技术赋能未来社区治理与运营服务提升,加强未来社区服务功能,为居民幸福“加码”。让“元宇宙”技术扎根社区,服务居民,为社区数字化改造提升,社区微创业和社区就业探索新路径。
七彩文化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韩霖认为,在后疫情时代的关键时期,元宇宙作为社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将吸引更多的关注,有助于通过元宇宙关键技术的硬核支持,赋能未来社区“一小”场景的升级迭代。在未来社区中,元宇宙并不只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而是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儿童元宇宙沉浸式场景就是最好的一个科普内容的空间场所,最为关键的还是内容。
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性问题:大多数的儿童艺术展的空间场景中,不管是从展览的策划到执行布展落地,每一个展览作品的高度都是在一米之上的世界,小孩子自身的视角与高度就看不见展览作品,必须要通过家长的帮助才能实现。于是,笔者时常在想,这个展览是为了孩子而作还是为了家长而作?儿童展览本身需要回到为儿童而展本身。
毋庸置疑,展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既能够兼顾教育与娱乐的场景空间,又能够通过科技交互的手段来改善展览的环境与交互的细节是重中之重,让家长在沉浸式的环境中给孩子讲故事,孩子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两者并不矛盾。
近期,拼格小魔方进入浙江省的试点幼儿园,进行了一个数字化的体适能的尝试, 与课程互相结合,“交互式运动的融入对于教育领域极具颠覆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人与机械的互动能够创设更丰富、有趣的运动情境, 数字化不应成为束缚幼儿的手段,未来应朝着数字化与教育内容结合的方向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幼儿体育高级别专家组专家王健教授体验后如是说。在数字交互程序的设计上,拼格着重将小朋友不同的身高与运动的能力进行科学化的设计,也不忘提升孩子对于运动自信心。
相信在未来众多的使用场景(儿童医院、儿童餐厅、配套儿童公园场景等)都会有诸多类似产品出现,但是不能忘记从“一米高度”看世界是儿童友好场景的初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商业组织一定要找到匹配自己产品市场的定位。“儿童友好”也是一样,一定是从小朋友的角度去看待内容,而不是家长“觉得好”。纵然“一万个家长,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若是能够找到一个普惠小朋友成长与认知的点,城市场景应用多一点对于儿童友好的事物,世界就会因此发生改变。
(作者系2050自愿者、中国美术学院拼格创意媒体奖学金发起人、拼格创始人)
责任编辑: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