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 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的海关综合业务大厅内,百多力(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伟拿着刚刚领到的657份进口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批货物立即启运发往订购医院!我是早上申报的,没想到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海关查验、实验室送检全流程。”

刘伟说,这得益于百多力公司享受到的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海关专用窗口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出具“零等待”服务。“整个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为后续交货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企业的舒心与满意,是北京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的最好注释。

记者从8月17日召开的北京市2023年上半年“两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7月,北京地区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增速3.4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双增长,规模创历史新高。北京海关副关长王辉表示,平台开放、通关提速、环境提优、产业强能、规则对标是北京海关助力“两区”建设的5个维度,“开放思维”是构建高标准制度型开放空间的关键。

正是这样的开放思维,解决了百多力公司曾经的难题。据了解,按照海关检验监管要求,进口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需要专业检测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检验检疫有关要求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这个过程往往是进口流程中耗时最长的环节。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大兴机场海关立即对此类进口商品采取“即报即查、即查即送”措施,减少了各环节的等待时间。

“依托‘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通关监管模式创新,设立出证‘零等待’窗口,节省了企业申请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的等待时间,让企业的通关体验更好。”大兴机场海关查检科杨浩介绍说,今年6月以来,大兴机场海关已完成4批次、2410台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检验监管工作。

当前,北京市已有3个综保区形成了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再提速。今年前7个月,北京天竺综保区“保税+”模式持续做大做强,实现进出口733.3亿元,同比增长33.5%;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四个一”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持续优化,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进出口4.5亿元,增长11.6倍;中关村综保区顺利获批设立,成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保区,为北京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北京海关“两区”建设的成果也体现在国门通道提速增效上,通过创新实施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协同监管模式,北京以畅通“双枢纽”空运渠道为龙头,实现空运资源共享共用、优势互补。1-7月,“双枢纽”进出境航班达2.7万架次,同比增长59.9%;进出境人员42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倍。

同时,北京海关通过深化海运“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助力打造“京津冀协同港口服务中心”,帮助企业一站式享受天津港“海上门户”的枢纽功能。北京海关以开辟陆运新通道为突破,助力开通北京地区首趟“本地报关、全国通关”的中欧班列,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1-7月,北京地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进出口1.06万亿元,占同期外贸总值的51.4%。

王辉表示,通过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等系列行动,北京的营商环境再提标进位。1-7月,北京海关为企业办理减免税款23.9亿元,办理税收担保380.3亿元,担保额同比增长24.4%。建立京津冀海关产业链供应链通关保通保畅机制,出台5个方面的措施,实现257家重点企业名单三关互认。1-7月,北京地区外贸在京津冀整体外贸中占比72.4%,拉动京津冀进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的优化还带动了产业发展能效的强化。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北京海关为医药健康产业创新“进口‘白名单’制度”,开展“智能审批”改革,出口速度提升40%;为集成电路产业打造六位一体海关监管“芯”模式,出台10项支持措施,助力破解“卡脖子”问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为会展产业推出“一次备案、分批报关”通关模式;为种禽产业量身定制8项通关保障措施,助力中国自主培育的种鸡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据悉,1-7月,北京地区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59.6%、175.7%、53.6%,绿色产业动能充沛,成绩亮眼。